现在时间是:2018-5-24 4:56:27 |
天气: |
||
“紧急求助:太原骑友‘平淡’,3月23日在川藏线骑行过程中不慎于折多山垭口下山六七公里处减速带处发生意外。现欲由甘孜州医院转到(成都)华西医院,急需一台带有呼吸机的救护车,请大家帮忙转发,为淡哥祈福!” 从前天起,这样一条让人揪心的消息就开始在微博、微信上流传,47岁的太原人郁辉在踏上国道318线(俗称川藏线天,在折多山垭口下山时摔下自行车,后脑严重摔伤。 47岁骑友 倒在318线,远在太原的岳瑞红收到了丈夫郁辉用手机QQ发来的两张照片,留言是:“登顶了,虽然很累但很高兴!” 这是郁辉骑行318线天,岳瑞红每天都会收到丈夫这样的图文“直播”,她像往常一样回了个“加油”。但两个小时后,岳瑞红的手机铃声响起,显示的电话号码是“老公”,“一个陌生男人的声音告诉我,我丈夫摔了一跤。” 16个小时后,当岳瑞红赶到甘孜州人民医院时,见到的已经是无论怎么哭喊也喊不醒的丈夫。医生说,郁辉当时虽然戴着头盔,但受到撞击的刚好是头盔下方后脑到颈部一带,造成脑干严重损伤,随时都有生命。 “这怎么可能呢?”岳瑞红完全不敢相信。丈夫从年轻时就一直保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前年迷上了骑行,每周都要在太原周边骑100多公里。“一开始,我是不同意他来骑318线的,毕竟他年纪也不小了,”岳瑞红哽咽着说,丈夫一直念叨,以他的年纪,再不来以后可能都来不了了,“最后我还是同意了,现在想起来好后悔!” 郁辉摔倒的地方,就在318线折多山垭口附近,当时两位年轻骑友小周和小袁分别跟在他后方100米和300米。“我注意到他的车速越来越快,”小周说,他看见郁辉在转弯时,突然连人带车向左边斜倒了下去,自行车也被甩出好几米。“我们立即冲过去救他,但他当场就昏迷不醒了,鼻孔、嘴角都在流血,”小袁称。 而就在事发一个多小时前,他们刚花了两个多小时,冲上了海拔4298米的折多山垭口。郁辉还兴奋地掏出了手机,拜托小袁拍几张照,“他兴致非常高,还从背包里取出了旗帜用力挥舞,完全没有哪里不舒服的样子。”小袁回忆。 而郁辉被送往医院后,是小周负责把他的自行车打包好并寄回太原的。小周说,这辆7000余元的自行车,车况很好,零件、轴承都没有松动的迹象。 当时郁辉为什么会摔倒?事后小袁和小周也百思不得其解。“我们讨论来讨论去,觉得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高原反应导致的缺氧,让他突然晕眩,才会在摔下去时没有自己的动作,伤得那么严重。” 昨天下午,重症监护室里的郁辉恢复了一些自主呼吸,医生切开了喉管,让他能更顺畅地汲取氧气。岳瑞红放弃了冒险让丈夫转院到成都华西医院的想法,“让他好好休息,他一定能挺过去。” 虽然郁辉止步在了折多山,但小袁和小周又踏上了征途。“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到底,”已经骑完550公里、正在翻越海拔4429米卡子拉山的小袁在电话里说。 成都人波尔是全国骑行圈里颇为知名的骑手,写过一本318线骑行攻略。岳瑞红曾提到,郁辉出行前也曾参考过这本攻略。波尔说,这几天郁辉的事在骑行圈里都传开了,“很多骑过318线的人都在转发,为他。” 波尔也赞同小袁和小周的猜测,即郁辉是因为缺氧晕眩而摔车的,“他这个年纪的人发生这种情况的可能性更大。”但是波尔在他的攻略中也提到,中老年骑友能够到最后、骑到拉萨的比例比年轻人更高,因为他们往往意志更坚定,目标明确。 “318线骑行本身就非常。”波尔说,2013年3月24日,在同一地点就曾有骑友因为戴着双,没有听到卡车鸣笛,加上转弯时车速过快摔车,命丧车轮下。2014年,也有一位17岁的男生在垭口下山时摔车昏迷好几个月,“与季节和地点都无关,出事原因全都一样———骑得太快。十次事故九次快,说得一点都不夸张。” 随着4月临近,骑行318线的适宜季节到来。波尔,除了按攻略做好物品和身体准备外,每个人必须提醒自己,任何段不要超过35公里/小时,全程靠右骑行,“这是毅力的挑战。” 资深骑友蔡叔叔对这次太原骑友出事深表遗憾,他特意写来一段(如下),并忠告318线骑友们:选择合适的季节。夏季雅安境内、横断山脉至通麦一带遇雨多塌方,不适合骑行。 全程戴好头盔。人在车上,盔一定在头上!山间常有不测飞石,车速过快也难免摔跤,一旦头部受损造成严重脑外伤,生命将不可逆转。 勤查车况。山地车普遍为快拆、碟刹,没有绝对可靠的机械装置,尤其在陡长下坡前,务必先停下来仔细检查。 当我们学会游泳的时候,一定要知道:水不仅有温柔的一面,也有的一面。如日,时而如晦;阴柔如月,能动潮汐。 本文来源于ipf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