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时间是:2018-7-24 0:27:29
天气: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RSS订阅 | 匿名投稿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旅游攻略 > 正文

全域旅游 海螺沟景区开发建设回顾与展望

作者:habao 来源: 日期:2018-3-4 13:54:51 人气: 标签:海螺沟旅游最佳时间

  30年砥砺奋进,新起点再铸新辉煌。海螺沟景区管理局局长颜磊表示,“下一步,我们将转变思维,下一盘更大的棋,致力于实现将海螺沟打造成‘国际山地休闲度假旅游最佳目的地’的战略目标,为谱写中国梦海螺沟篇章而努力奋斗!”

  习总高度重视旅游产业发展,明确指出:旅游是文明、交流文化、增进友谊的桥梁,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指标。海螺沟景区于1987年10月开营,至今已30周年。海螺沟30年的发展历程,就是一部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人参与实现群众脱贫奔康的发展史。

  海螺沟景区开发建设于1984年10月,1987年10月15日正式对外运营,作为贡嘎山国家级自然区(1997年12月设立)和贡嘎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988年8月设立)的重要组成部分,1993年10月批准成为国家森林公园,2002年3月批准成为国家地质公园,2015年2月批准成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2017年2月批准成为国家5旅游景区。自发展旅游产业以来,海螺沟开拓创新、敢闯敢试、艰苦奋斗,抢抓三次发展机遇,成功跻身一流景区行列。

  抢抓冰川公司进驻开发机遇,海螺沟进入发展起步期。 “87年虽然开了营,但整个旅游接待工作人员就十多匹马,五六个人,设施也非常简陋,马棚、土灶或者是锅丁。如果哪天能够接待10个游客的话,那真是欣喜若狂,跟过年没有两样”,忆及往昔的办公室副主任董康琼感慨万千。1998年州委、州成功引进省交通厅下属的冰川公司,同泸定县一起,共同开发海螺沟旅游资源。通过公司化运作,集中政策资源,集中资金投入,接待设施、公建设和景区接待能力得到了较大提升,游客接待量有了较大增加,最高年接待游客达到6.5万余人,海螺沟旅游产业发展迈出了新步伐。

  抢抓海螺沟景区管理局成立机遇,海螺沟进入发展提速期。2001年海螺沟被评为国家4景区,据景区党委副龚自毅介绍,自正式全国第一批国家4旅游景区以来,海螺沟一直得到中央、省、州各级的深切关怀和大力支持。

  2003年6月,州委、州根据景区加快发展的需要,成立了州属正县级的景区党委、管理局,在州委、州人民授权范围内行使景区(含磨西镇、燕子沟镇)内党务、行政、经济和社会管理职能,集中一切财力物力,对海螺沟实施统一开发管理,景区步入快速发展提速新阶段。

  抢抓A景区创建机遇,海螺沟进入发展期。2008年5月29日,谭智泉受命到海螺沟担任景区管理局党委、局长。“在旅游接待游客满意度调查中,海螺沟在全省排名中一度垫底,特别是面临着基础设施陈旧落后、服务质量不进反退、营销宣传力小量少三大瓶颈制约,面临着沦为‘二流景区’的危机”,忆及当初的情形,谭智泉至今仍是历历在目。

  穷则思变,面对困境,唯有如此。景区管理局原局长谭智泉只有勇往直前带领管理局一班人,一方面重振士气,努力恢复业界、游客、群众对海螺沟的信心;另一方面,积极思考怎样让老百姓从旅游业发展中得到实惠,调动群众的积极性。经过几年时间的蝶变,海螺沟的旅游业得到快速发展。与此同时,谭智泉逐渐意识到,必须为海螺沟的旅游发展找到一个强有力的抓手,很快,他找到了答案:创建国家5景区。

  “我们希望在4A景区的基础上再升一个台阶,以创5A为契机,对景区的硬件基础设施和软件服务质量进行一次全面的提档升级,把海螺沟这一圣境真正建设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藏区民族群众的福地。”谭智泉说。

  令海螺沟欣慰的是,甘孜州委、州对海螺沟创建国家5景区高度重视、大力支持,于2015年初全面启动创建工作,将“海螺沟创5A”作为推进全域旅游的总抓手和推进扶贫攻坚的突破口,成立了州长益西达瓦任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召开一系列专题会议,研究部署5A创建工作,先后投入17亿元用于创建资金,从全州范围遴选旅游专业人员支援海螺沟,举全州之力、聚全州之智推进海螺沟5A创建工作。

  于是,从甘孜州到景区,从领导到群众,都把5景区创建工作当作头等大事来抓;于是,一场海螺沟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翻天覆地的大变革正式展开:自启动5A创建以来,按照《服务质量与质量评分细则》的评定要求,梳理并启动创建项目35个,其中:投资类项目30个,在2014年全州财政收入仅23亿的情况下,投入17.5亿元用于景区基础改善。“5+2”“白+黑”,“项目围绕5A布局、资金围绕5A倾斜、人员围绕5A聚集、时间围绕5A安排、常规工作围绕5A开展”,全面推动5A创建各项工作。

  有志者,事竟成。2015年12月15日,景区高分通过全国景评委景观质量评审;2016年9月28日,海螺沟创国家5A景区顺利通过省检并由向全国景评委申请国检;2016年11月顺利通过国家旅游局组织的明查暗访;2017年2月16日晚7时,海螺沟景区名列国家旅游局官网公示的20家最新一批国家5旅游景区名单;2017年2月27日,景区18000多名各族儿女最难忘的日子,海螺沟两年圆梦,正式授牌跨入国家5旅游景区行列,年旅游接待人次也进入百万级梯队。

  基础设施由注重建设向以人为本转变。原创建办主任马宁说:“一个成功的国家5景区,不仅硬件设施要达标,还要有过硬的软件。5A创建的核心是人,是景区工作人员、景区老百姓的文明程度、人性化的服务意识及服务能力的提升,才能让游客有宾至如归的喜悦感及归属感”。“以人为本”,摒弃以往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弥补空白”只达到“有”的思维,按照人文服务、个性化要求,在建设过程中站在游客角度思考基础设施完善和建设需求,在景区步游道沿途增建科普长廊、杜鹃花体验馆、原始森林主题步道体验等游客体验性、探索性服务项目,在让游客享受大自然恩赐的同时,深刻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服务质量由被动服务向主动热情转变。点头、微笑、您好!三个标准程序成为海螺沟400余名旅游接待一线工作人员面对游客的基本要求。从走近游客中心大门到进入景区游览,当游客在需要帮助时,每一名一线工作人员均会主动热情帮助解难释惑,提供温馨的服务。“2016年国庆黄金周期间,海螺沟多项措施全覆盖游客服务,近500余名干部职工及、、村干部及旅游志愿者投入服务保障,安排具有浓郁藏族风情的歌舞表演丰富节日活动,并增设部分游客服务设施,免费向游客提供姜茶、红景天和吸氧服务,受到广大游客高度赞誉,由四川省旅发委提名,经国家旅游局审核,评为四川省唯一的‘旅游服务最佳景区’”,景区管理局办公室主任方威毅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社会秩序由被动维稳向主动创稳转变。随着旅游业发展,景区内各族群众积极参加旅游接待服务,根据旅游市场需求,积极发展种养殖业产业,扩大农副土特产品销售量,生产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各族群众都在思发展、谋和谐,主动创稳、地区稳定的内生动力已经生成,呈现出民族团结进步、社会和谐融洽的良好发展格局。海螺沟于2007年被省旅游局评为创建和谐旅游景区单位, 2011年被省委、省评为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2016年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

  上世纪80年代,由于经济建设需要,木材采伐成为海螺沟地区产业支柱,特别是在国营森工、地业、群众自用材“三把斧头”的“共同努力”下,海螺沟地区遭到式采伐,生态遭到严重。为避免“吃子孙饭、断后人”道,甘孜州委、州和泸定县委、县决定在海螺沟地区停止采伐天然林,全面实施天然林,在的基础上适当开发旅游产业,从此海螺沟了一条与地区发展并举的可持续发展之。旅游业消耗低、污染少、可循环,是典型的绿色产业。实践证明在海螺沟地区生态并发展旅游产业,符合中央五大发展、符合国家主体功能区的定位、符合省委对藏区发展的要求、符合州委州决策部署、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

  创新举措,突出为要。首倡“厕所”。开展技术、风貌、文化、管理四大,以微生物自降解、泡沫封堵等技术实现旅游厕所低排放、无污染,以风貌实现“融厕于景”,以文化打造主题文化厕所,以管理推行标准化管理,景区环保厕所入围2015中国旅游厕所先锋前3强,被人民网、国家旅游网站评选为厕所十大典型景区,并入选为喜迎党的十九大而在展览馆举办的“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首创“垃圾银行”。推出“捡垃圾、兑礼品、存信誉”活动,免费向进入景区的每一位游客赠送“垃圾银行”清洁袋,游客可将垃圾放入清洁袋内,装满一袋可兑换海螺沟明信片、两袋可兑换海螺沟雪菊、三袋可兑换纪念章、五袋可兑换红石公园门票、十袋荣获“海螺沟环保大使”,深受游客欢迎,游客参与度极高;“垃行”成立以来,景区环卫和管护人员缩减一半,取而代之的是40余位环保大使,景区内见不到垃圾,卫生状况得到显著改善;海螺沟“垃圾银行”得到各方肯定和认可,并在甘孜州全面推广,国内数十家优秀景区派员赴景区学习借鉴。首建“红袖章”农民义务市场纠察队。景区21个行政村、1个社区居委会全部村组干部和部分离休村干部、等320余人,自觉组建成“红袖章”农民义务市场纠察队,每月4次对垃圾清运、和旅游市场秩序等开展督查监督。首推 “小红帽”志愿咨询服务队。将中小学生社会实践与生态相结合,由景区中小学生组成的“小红帽”志愿服务队,每逢重要节假日,开展卫生、卫生保洁、生态宣传等活动,积极文明生活新风尚。

  优化管理,开发并举。注重设施建设。据景区管理局原副局长王光志介绍,近年来景区投入600余万元改建了1000余米集人性化、性和体验性于一体的特色旅游步游道,改变了以往全遮光、无缝覆盖式的木质栈道为全透明、网格状的钢网步游道,雨雪能均匀渗透至栈道之下,各类植物均能正常生长,最大限度了栈道途经区域的动植物。强化人员管理。制定《海螺沟景区员和财政供养 (补贴) 人员模范执行优美制度的管理办法(试行)》,倒逼员和财政供养(补贴)人员示范引领;强化游客管理,在景区内实行全面禁烟举措,一切社会车辆进入景区,编制《海螺沟景区游客最大承载量核定及解决方案》,限定景区每日最大游客承载量,划定游客游览区域,加大管理力度,最大限度减少人类行为对生态的影响因素。强化防火管理。成立海螺沟消防大队和应急救援指挥部,注重消防等森林防火重点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增强应急救援力量;在各重要节点设置警示,全方位、立体化、无盲区开展宣传教育,提高防火意识,景区森林火灾损失率控制在0.1%以内,林业有害生物率控制在0.3%以内,林业资源管理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得到有效。强化野生动植物。发动社会参与对西康木兰、连香树等各珍稀植物的管理,并积极组织参与珍稀植物的栽种和活动;大力推进山种树、种花绿色行动,完成猫磨、榆磨等重要段绿化项目建设。

  提升素养,全员参与环保行动。突出群众教育的重要性。生态,最重要的是制度管人,全民参与。景区创新编制《十要十不要》《四必须八严禁》等系列宣传片,改变群众过去挖山伐木、涸泽而渔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落后,引导干部群众积极融入景区资源和科学开发。强化群众行为的可塑性。狠抓“垃圾乱倒、棚子乱搭、房子乱建、风貌乱象”治理,采取以电代柴方式,减少群众对树木的采伐量,规范群众采伐行为;开展野生动植物专项整治,狠抓偷伐、偷猎违法行为打击和警示;将和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村规民约》,通过干部带、制度追、督、曝等方式,督促树立良好的生活风尚。激发群众环保的能动性。通过不断宣传教育和生态旅游发展带来的增收致富实效,各族群众深刻认识到这片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唯有好这片青山绿水才能同步脱贫奔康。2016年10月,以“贡嘎山冰川、森林、山地旅游和可持续发展”为主题,邀请中科院秦大河院士等50余名知名学者和国际友人共聚海螺沟召开海螺沟国际山地论坛,共话生态,营造了生态良好社会氛围,生态文念深入。

  在生态文念践行和过程中,海螺沟也收获满满,海螺沟已成为“最具影响力森林公园”(全国仅30家)、最佳生态旅游度假目的地、最喜爱的四川十大国家森林公园氧吧、国家级卫生城镇(磨西镇),2015年四川省森林草原防火现场会在海螺沟召开,生态和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全省前列。

  1998年以前的海螺沟,因山高谷深、交通不畅、信息闭塞,世代居住于此的农牧民习惯于刀耕火种的生产生活,广种薄收,贫困面达96%以上,被列为甘孜州康东地区最穷的地区之一。自旅游资源发展以来,特别是近五年来,景区以旅游带动实施脱贫攻坚,实现了旅游发展、资源、群众致富多赢目标,贫困发生率由2005年以前的96%大幅度下降至2016年的3.3%。截止目前,景区由原来的21个贫困村、3500余户贫困户、11000余名贫困群众脱贫退出下降至4个贫困村、140户贫困户、541名贫困群众。本地近40%的群众、5000余人参与到旅游服务中。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群众增收渠道不断拓宽,2016年景区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跃升至9720.7元,其中群众参与旅游收入比重达55%。

  顺机制,系统推进。组建成立并配齐配强景区、、消防、法庭、国土、地税、国税、工商、食药等执法监督部门,在景区管理局的统一领导下,开展旅游开发和便民服务,推进各项脱贫攻坚工作高效落实。

  重带动,全域旅游。注重城乡带动。将景区与村庄联为一体,统筹规划,将每一个村落都作为全域旅游发展的载体。仅以燕子沟镇新龙门子村农民为例,除了将土地流转给甘孜州贡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种植大马士革玫瑰花收取费用外,加上采摘玫瑰劳务所得,部分农户每年在土地上的收入可达4万多元,是过去种植玉米收入的4倍之多。“种植玫瑰花劳动强度不大,儿子儿媳还可以在外打工,每年收入还能收入3万多元。”王华品眯着眼睛算了算去年全家的收入。注重区域带动。对景区软硬件设施进行全面提升完善,以海螺沟为核心的旅游目的地吸引力和影响力显著提升,统筹推进燕子沟、红石公园、雅家情海、磨西红军纪念馆等景区开发建设,形成了一核多点、极具吸引力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注重红利带动。每年从海螺沟景区门票收入中提取600余万元直接作为贫困户生活补贴,保障贫困户分享旅游发展红利。每年投入200余万元引导和支持群众利用自身优势开办乡村酒店、特色农家乐,目前海螺沟地区已发展乡村酒店150余家。先后引进20余家大型涉旅企业开发旅游资源,在用工用劳中,涉旅企业均优先聘用当地群众。仅在大型涉旅企业和风景区服务管理的就职员工中,本地群众占比达90%、近3000人,贫困群众400余人。

  重提升,全面提升。思想扶贫增信心。据景区脱贫攻坚办副主任鄢晓莉介绍,海螺沟按照“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家”的扶贫措施,充分利用旅游就业培训平台,注重对群众旅游服务技能、思想素质的培训提升培训。按照“弄干净、搞整齐、有文化、出品味”的要求,采取教育宣传“六堂课”(学校给学生上一堂课、学生给家长上一堂课、干部给结对帮扶群众上一堂课、职能部门给服务对象上一堂课、乡镇给村组干部上一堂课、村组干部给群众上一堂课)、印发宣、逐村逐户召开宣讲会等方式,移风易俗,抵制陈风陋俗,引导群众自觉形成讲卫生、护、守秩序的良好风气,增强群众旅游脱贫的信心。基础扶贫创条件。加快旅游接待基础设施建设,完成猫磨、榆磨等交通要道,彻底解决了景区1.5万群众和每年上百万人次游客的行难问题。投入近2000万元,实现20个行政村(社区)通村、到组、联户道硬化提升全覆盖。完成城镇供排水公司、供电公司等收购及组建,彻底解决群众用水、用电难题。组建风景区旅游、出租车、公交等公司和物业管理中心,为旅游产业发展和群产生活改善搭建了更高平台。全面推进贫困村、贫困户“五改三建”(改房、改厨、改圈、改厕、改客厅,建院坝、建太阳能、建庭院)。产业扶贫增效益。“围绕旅游市场需求,我们大力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引导群众积极发展特色种养业。以‘企业+合作组织+农户’发展模式,成立专业合作社27个,流转农村土地面积5000余亩,建成蔬菜核心示范片1600余亩,建成木耳种植示范、苗木花卉、羊肚菌试验示范各1个,种植大马士革玫瑰1000余亩,红富士和大樱桃等经济林木1100余亩,培育重楼等中藏药材种植示范户250户、530亩”,说起这些,景区农综处处长陈专如数家珍。

  历史未来,奋斗创造辉煌。“景区要认真思考一下高速通了,我们怎么办?第二和华侨城合作以后,我们怎么办?”2017年1月2日,友才州长在景区调研工作座谈会上语重心长地提出了两个的问题。

  “守住青山绿水,就是守住金山银山,你们要牢牢记住这句话,要将这句话贯穿到你们发展旅游过程的始终”,成鸣多次在景区调研时强调得最多的就是这句话。

  两位领导的谆谆振聋发聩,将创新、协调、绿色、、共享五大发展贯穿于海螺沟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方面,撸起袖子加油干,努力实现将海螺沟打造成“国际山地休闲度假旅游最佳目的地”的战略目标已成为景区的历史。

  创新发展,把适应常态与主动融入紧密结合,积极培育海螺沟转型升级新动力。牢固树立全域资源、全域规划、全境打造、全民参与,将大海螺沟景区作为一个整体,高标准、高起点编制磨子沟、南门关沟、鹏程山等区域旅游发展规划并启动建设,深化海螺沟、燕子沟、红石公园、磨西台地建设,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全面提升景区接待能力。探索建立、企业、全民共同参与的旅游营销新机制,树立全球融合、联动营销新,在“求创新、搭平台、建机制、构渠道、造事件、做活动、重载体、抓内容”等营销手段上求突破。积极融入“互联网+”“飞机+”营销模式,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节庆活动。加强区域旅游营销合作,实施国际化拓展工程,积极争取将海螺沟纳入国家对外推介的精品旅游线。强化标准管理体系建设,实施精细化管理战略,突出“精、准、细、严”,推进景区管理方式向集约化转变。

  协调发展,把梯级开发与全面进步紧密结合,加快形成海螺沟平衡发展新格局。推进产业协调发展,分步推进鹏程山、南门关沟、磨子沟等区域旅游资源开发,形成梯级开发、稳步推进态势。“农旅结合、以旅促农”,围绕旅游需求加快发展现代农牧业,做大做强特色农牧产业,打造高原绿色生态农牧产品品牌。拓展延伸以旅游服务为主的现代服务业,推进城乡协调发展。优化提升城镇发展功能,提高综合服务能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推进磨西、燕子沟国际旅游度假小镇建设,重点推进磨西镇片区、蔡阳片区、燕子沟镇和平片区乡村旅游发展。推进文化生活协调发展,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打造民俗精品活动,深挖红色旅游文化内涵,全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景区群众物质文明与文明协调发展。

  绿色发展,把资源开发和紧密结合,着力构筑海螺沟生态文明新家园。大力实施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生态先行、环保优先,强化和资源宣传,正确处理好资源开发与的关系。推进“厕所”“垃圾银行”等特色环保活动,对污染性设施设备进行更新换代。大力推进山种树、种花绿色行动,强化森林草原防火,好森林草原和野生动物资源。

  发展,把“引进来”与“走出去”紧密结合,努力开创海螺沟合作共赢新局面。进一步解放思想,实施“全域”战略,先行先试,深化合作方式,在营销宣传、对外交流等各方面强强联合,实现互利共赢。进一步优化,力促泸石高速等重点交通项目建设,打造互通便捷、安全高效的交通网络,全面改善景区出入交通。强化社会整治,营造良好的社会。进一步扩大产业,拓宽招商引资渠道,积极参与招商引资活动,提高外来资金使用水平。

  共享发展,把发展旅游与改善民生紧密结合,不断海螺沟人民生活新期待。精准实施脱贫攻坚,创新扶贫开发工作机制,重点打造旅游扶贫示范村,扶持乡村酒店发展,根据旅游市场需求发展特色种养殖业。大力发展均衡教育,完成教育集中区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完善乡镇、村两级标准化医疗服务体系,强化医疗卫生人才培养,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围绕旅游发展,强化职业技能培训,为景区发展输送高素质劳动人才,增加群众就业和收益。深化失地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救助体系。

  30年砥砺奋进,新起点再铸新辉煌。海螺沟景区管理局局长颜磊表示,“下一步,我们将转变思维,下一盘更大的棋,致力于实现将海螺沟打造成‘国际山地休闲度假旅游最佳目的地’的战略目标,为谱写中国梦海螺沟篇章而努力奋斗!”

  

本文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