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时间是:2018-7-24 0:23:53
天气: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RSS订阅 | 匿名投稿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旅游攻略 > 正文

泸沽湖旅游经济助脱贫 生态民族文化添活力(高清

作者:habao 来源: 日期:2017-12-1 22:00:03 人气: 标签:泸沽湖旅游

  云南网讯(实习记者 张彤 记者 陈飞 摄)“我托清风捎个信,千里送花香,山花开满泸沽湖,阿妹哟,真是好时光....”下午4时泛舟于泸沽湖上,波光粼粼的湖面下水草肆意舞蹈,木浆轻轻拨动水面,正是晒太阳发呆的好去处。就在这时,船头掌舵身穿摩梭族服饰的“阿哥”唱起了摩梭民歌,悠长而有力的调子穿透力十足,搭配他身后的蓝天白云,令人有时空穿梭之感。

  自宁蒗县泸沽湖对外发展旅游后,改变了过去以靠种植玉米、土豆及打捞泸沽湖中的小鱼为生的状况。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完成了从粗放的农耕向旅游接待的转型。丽江宁蒗彝族自治县吕家湾自然村,地处泸沽湖环湖风景区内,后靠枝林茂密的大山,村前是美丽的泸沽湖。村内有汉、彝、藏、普米、佤、摩梭人(纳西族)6种民族居住。

  唱歌的这位摩梭“阿哥”告诉云南网(微信公号:yunnancn),他汉语名字叫陈天云,家就在吕家湾,是世世代代居住在泸沽湖边的传统摩梭家族。

  “以前连公都没有,有辆摩托车绝对是村里的有钱人。”陈天云说,自从2011年环湖公修通以后,前来泸沽湖旅游的客人多了起来,村里年轻人也大量出去打工。由于文化水平不高,大多数人只能从事一些体力劳动,他也在建筑工地干了几年。

  今年5月份,在宁蒗县民局扶持下,吕家湾码头正式投入了运营。吕家湾村的村长钱友潮介绍,运营以来5个月的时间里,吕家湾整体风貌有了很大的改变,有能力的开客栈,现在有了这个项目大家一起发家致富。

  据了解,吕家湾村民小组为了杜绝专门依靠“等、靠、要”来进行脱贫的依赖观念。对划船的收入每周周日晚结算1次,把每周的总收入平均分配给全村57户居民。10月黄金周时最高,每户4100元/周,现在的平均正常收入可达每户1200元/周。

  此外,集体分配之后,原则上平均数少于百元以下的部分就不再分发,而是归入集体资金存入账户。目前集体经济已经两万多,下一步将利用好村集体经济来修建旅游公厕和停车场。

  陈天云说,村里50多户外出打工的青壮年劳动力全都回来了,每家3个人负责一条游船,一个月每艘船大约能分到5000元,“我们家的土地也有外面商人投资建客栈,每年给我们20万元租金,一家7口人,彻底的脱贫了,未来的生活太让人期待了。”

  丽江市民局经济发展科科长毛国新介绍,过去的吕家湾,因海拔及气候原因,农业生产产量无法提高。村里主要是少数民族村民,部分村民过了农忙季节就无固定的活可做,除几家开设有酒店的农户外,全村无可支撑性经济来源。

  “现在大家齐心协力搞旅游经济,大家都有事干,越来越和睦,比过去不知道好了多少倍。”他表示现在大家都只有一个目标,为了共同的利益而努力,沟通交流也增多了,很多矛盾也迎刃而解。

  在泸沽湖西岸的落水村,是泸沽湖景区较早开发的民族文化旅游特色村,至今保持着良好的原生态,也是景区摩梭文化对外展示的前沿窗口。

  2013年,宁蒗县民局将洛水村立为“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特色村寨创建项目点,筹集资金121万余元,建成了洛水村民族文化活动中心,组建了演艺队。每晚8点,洛水村会进行摩梭歌舞的演出,以收取门票的方式为当地百姓致富。

  80后的洛水村村民娜珠,自小在泸沽湖畔长大,近些年发展旅游后,家乡的变化让她感受深切。客栈多了,村民们白天划船载客,晚上歌舞表演,如今游客多了、收入涨了。生活富足了。

  “泸沽湖是我们摩梭人的母亲湖。有干净的湖水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我们才会有更好美好的生活。”说起旅游开发,娜珠坦言,泸沽湖是她们祖祖辈辈传下来的责任,绝不让过度开发泸沽湖。

  在娜珠家,如今还延续着“崇母尊女”的传统文化习俗,娜珠也遵从着独特“阿夏”婚姻,这些传统习俗还很好的在当地保存下来。摩梭人和谐的“母系大家庭”,为这片古老的土地染上了一层神秘而美丽的色彩。

  如今,洛水村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接待服务项目,日趋完善,基本形成了集游、住、娱和民俗观光体验、风景游赏等一体的的旅游村。

  推荐:

  

本文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