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时间是:2019-8-9 2:37:35
天气: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RSS订阅 | 匿名投稿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四川特色 > 正文

【方志四川·历史文化】易可情 ‖ 哪吒传说与江油民间

作者:habao 来源: 日期:2019-8-9 2:37:32 人气: 标签:四川历史文化

  作为一个质朴聪慧、勇敢机智,敢于旧法统和抗击的可爱的小英雄形象,哪吒的传说和故事千百年来被人们广为传诵,可以说在神州大地上是家喻户晓、无人不知。但真要稽考这个形象的来由,却也颇觉困惑,这是一个介于佛、道二教之间的两栖人物。

  据记载,哪吒是佛家神,为沙门天王第三子,常随侍天王,代父捧塔。可后来不知什么时候,又成了中统率神兵神将的中坛元帅……不过,关于他的传说和故事,除《西游记》有所涉及外,主要出现在《封神演义》之中。这两部神魔小说虽成书于明代,但西游和封神的故事却早已在民间流传。即如《封神演义》而言,认为此书系据宋元讲史话本《武王伐纣平话》为基础、博采民间传说并加上作者的虚构演绎而成,早已为学术界之共识。而关于书中“哪吒闹海”的故事,也都一致认为是采至民间的传说。问题则在于,这些民间传说出自什么地方,却往往为人们所忽略了。

  在四川盆地西北部的江油市境内,祖祖辈辈、世世代代流传着哪吒闹海、剔骨还肉、以及太乙真人收石矶的故事,境内有着很多与这些传说相印证的地名和遗迹。这里不仅有城塘关、翠屏山、乾元山洞,还有哪吒闹海的九湾河遗址,石矶娘娘被太乙真人降服后现出的原形——一块似被火烧过的怪石,以及翠屏山哪吒庙前李靖王的拴马桩,洞内太乙真人的炼丹炉、炼丹池等等。

  对于江油人来说,关于哪吒、太乙真人的故事和传说是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每当人们绘声绘色地讲述着这些生动的传奇故事时,往往都会指点着相应的地名和那些活灵活现的遗迹,谈得那么的逼真、那么的惟妙惟肖。因而都会毫无置疑地相信,这片曾经孕育了唐代大诗人李白的钟灵毓秀的山川,也正是孕育这些神奇传说的地方。

  对于《封神演义》中有关哪吒、太乙真人的传奇故事是否出自江油的民间传说,当然也会有人置疑。他们置疑的理由不外乎有这样两点:一是《封神演义》的作者许仲琳或陆西星不是江油人,不可能把江油的传说写进《封神演义》;二是认为《封神演义》成书已四百多年了,江油的这些传说和遗迹很有可能是附会《封神演义》而来。

  我想,这两点置疑都不免有失简单和。关于第一点置疑,首先,《封神演义》的作者是否就是许仲琳或陆西星,目前似还不可完全。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封神传》一百回,今本不题撰人。梁章距(《浪迹续谈》六)云,‘林樾亭(案,名乔荫)先生尝与余谈,《封神传》一书是前明一名宿所撰……’然名宿之名未言。”刘大杰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中说:“此书作者,题‘钟山逸叟许仲琳编辑’,许氏为南直隶应天府人,然许氏之名亦仅见于原书卷二中。另外,《传奇汇考》中则云‘《封神演义》系元时(当是明时)陆长庚作,未知的否?’长庚名西星,兴化人,诸生。故此书究系何人所作,尚无。” 其次,即使《封神演义》的作者就是不是江油人的许仲琳或陆西星,或者即使不是许、陆二人而是别的也不是江油人的什么人,难道就不能采集到江油的民间传说并写进书中去么? 关于第二点置疑,前面不是说了,封神故事早在《封神演义》成书之前便广为流传,而“哪吒闹海”的故事系书的作者采自于民间的传说,这已为学术界之共识。 问题则在于,我们有什么理由和依据说明江油有关哪吒、太乙真人的传说和遗迹不是《封神演义》成书之后附会的,而是早于《封神演义》的成书? 笔者拟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我们的观点和看法。

  第一,根据现能发现的有关文献记载,可以比较有力地证明江油流传的有关哪吒和太乙真人的传说,应该是远远早于《封神演义》的成书。经明末清初的战乱和动荡,江油一带的地方文献几乎。再经20世纪60年代“”的所谓“破旧立新”,这一带寺观的有关碑刻碣铭等也大都损毁殆尽。因此,要查找明代及其以前的有关地方文献资料是十分困难的。现仍有幸比较完整地保存在翠屏山哪吒庙的《培修翠屏山石梯石碑记》开篇便这样写道:“云(碑文撰者谭智云之自称——笔者注)自垂髻时即知,哪吒真人学道洞,显灵翠屏山,然闻其说而未临其地……”可惜这块石碑镌刻于清嘉庆七年(公元1802年),除了能证明“哪吒真人学道洞,显灵翠屏山”的传说在当时的江油早已十分盛行外,对于是否早于《封神演义》的成书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撰者还在碑文中这样写道:“嘉庆三年来游于此,观其胜,有终焉之意矣。……焚献之暇,摹其残碣,访诸乡耆,乃恍然于是山也,即在大明嘉靖已系,其所由来者古矣”,但毕竟只能间接地说明问题。据鲁迅先生考证,《封神演义》大约成书于明隆庆(公元1567年)、万历(公元1573年)年间,要能证明这些传说早于《封神演义》的成书,必须找到《封神演义》成书之前的文献资料。在地方文献几乎湮没的情况下,好在我们还能发现这样两条极为珍贵的记载。一是唐五代时的杜光庭(公元850——933年)在《青城山记》中曾明确写道:“天仓诸峰屹然三十有六,上有太乙真人洞,一名乾元山”。再就是明嘉靖年间保宁府同知叶松于壬子年(公元1552年)撰《游天仓洞记》,亦明确记道:“洞在江油西四十里天仓山上。志曰:‘太乙真人所尝居,名碧云宫’。”作这篇游记的时间固然早于《封神演义》的成书,而述及太乙真人所曾居的碧云宫却是明明白白引的旧志的原文。见下文“阅郡乘,异其事……”,可知所谓“旧志”即此“郡乘”是也。此“郡乘”至少又早于叶松的游记,当为无疑。尽管这两则早于《封神演义》的资料仅涉及太乙真人,但作为哪吒的太乙真人的传说本与哪吒的传说是紧密相连的,故不失为一有力的。

  第二,与哪吒、太乙真人传说相印证的江油的地名,应该说也是传说早于《封神演义》的有力。《封神演义》中描写太乙真人及哪吒故事涉及的城塘关、乾元山洞、九湾河、翠屏山哪吒庙等,江油皆有相应的地名和遗迹,且方位、地貌、山势等也十分吻合。这些地名真会是附会《封神演义》来的吗?我们认为是不可能的。一方之地名,必然是在较长的历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而且有较大的习惯作用力。在历史和现实中常常有这样的情况,比如因某种原因由更改地名后,老百姓往往还习惯于称旧地名,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新地名都还不能替代旧地名。再比如“”期间因原因把很多地名都统统改过了,但老百姓认可的仍然是旧地名,最终被淘汰的还是这些短命的“新地名”。仅仅根据一本书的描写,由某个或某些好事者骤然间在某一地区附会出与书中描写完全相同的地名来,并为广大的老百姓所接受,这可能吗?

  第三,现仍存于洞岩壁上的太乙真人石刻神像,亦不失为一有力的佐证。据查,神祇中仅有太乙救苦天尊,而无太乙真人,太乙真人是《封神演义》中描写的神仙形象。而江油洞内不仅有太乙真人石刻造像,而这尊造像经省文物部门鉴定,是真真确确的南宋时期的石刻造像,这难道还不是有力的佐证吗?

  第四,还有一条十分有力的,这就是雍正版《江油县志·杂记》(清雍正五年彭址纂修)中记载的:“邑有供太子神者,不知何神也?有疑难症,咸往请之……此岂一方之习俗使然欤?”此“太子神者”,即哪吒太子是也。哪吒虽也算一神仙,但在中国民间并无普遍(20世纪中叶以后有此),故这位纂修县志的雍正令彭址不知这“太子神”为“何神也”并不奇怪。可是我们却能从这条资料中看到清代及更早时期江油民间的哪吒习俗。一种民间习俗的形成,绝非一朝一夕所能成也,必然有一个相当漫长的形成过程。江油既有哪吒这种独特的民间习俗,难道不是哪吒传说形成于江油的又一有着充分力的吗?

  说到这里,也就有必要再进而谈谈作为江油独特民间习俗的哪吒问题。前面引雍正版《江油县志》“邑有供太子神者”的记载,足以说明至少在清代前期,江油民间哪吒太子神像的习俗还是较普遍的。清末民初以来,社会风尚邅变,民间在家里哪吒神像的似已少见,但关于哪吒的民间却还在民风民俗中有着深沉的积淀。我想,这大概主要体现在这么几个方面。

  一是只有江油道观才哪吒神像。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哪吒是否是人物或神祇,还是一个很难说清的问题。一般道观不塑哪吒神像(近年宜宾也建哪吒庙,当属例外),《词典》里也查不出哪吒其名,而在有关的和传说中,哪吒似乎又算得上是一神仙。但不管怎么说,一般道观无哪吒塑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在江油,凡道观都必然塑有哪吒的神像。无论是城塘观,还是翠屏山、洞,均建有哪吒的主庙,世世代代享受着四方百姓的香火,从现存的旧志记载可知,其由来已是很古远的了。为什么一般道观无哪吒塑像,唯独江油奉哪吒为中的一尊主神呢?笔者也就此问题请教过有关人士,他们的回答也无非是说哪吒出生在江油的城塘关,江油是哪吒真人的故乡。

  二是只有江油道观才举行“哪吒真人”和“抢童子”仪式。翠屏山哪吒庙为哪吒祖庭,每年农历三月十三哪吒诞辰之际都要举行为期三天的“哪吒真人”。十一日开始,十三日结束。第一日有“开坛启师”(迎请各圣真临坛)、“告龙迎水”(从吒哪井迎来)、“荡除秽氛”(用迎来之荡除秽气)等仪式。第二日有“灵祖正朝”(迎请神灵祖到位)、“安奉灶君”(安奉灶神之神位)、“朝真礼斗”(朝贺圣真,国运昌隆、安居乐业)等仪式。第三日为哪吒生日,也是的正会,举行“哪吒正朝”(请哪吒真人到位接受朝贺)、“饯驾”(为到会诸位真人饯别)、“铁贯斛食”(广泛布施,以求功德)等仪式。期间人流如织,商贩云集,还要演出《哪吒出世》、《哪吒闹海》等川戏剧目,千百年来历久不衰。尽管在极左泛滥时期曾一度停止,但以来又渐次复兴而盛况空前。再就是城塘观每年也要在哪吒生日这天举行庙会,其中有一个最为隆重的仪式便是“抢童子”。城塘观为祀奉哪吒真人的道观,位于相传为哪吒诞生地的城塘关,原为其父李靖镇守的关隘。据说哪吒大闹东海后四海龙王兴师问罪,哪吒为免百姓涂炭而拔剑自刎,死后给母亲托梦要母亲在距这里二十里的翠屏山为他修一座,受三年香火便能。“抢童子”的习俗也就是在这个传说的基础上形成的。举行仪式前道观要做充分的准备,用黄泥捏制若干泥人儿,彩绘后再经窑火烧制成所谓的“童子”,其中每十个中有一名状元。到了庙会这天,这些“童子”都用红布包裹起来。道长率众举行隆重的法事后,随着一阵鼓乐鞭炮声的鸣响,手持法尺的道长将了的童子撒出,善男信女们便蜂拥而上,争先抢夺,意在于希望哪吒太子后能出生在自己家里,抢到“状元”的更是喜不自胜。此习俗代代相传,影响甚广。来抢童子的不仅仅限于本乡本土,还有不少外县、外省,甚至不远万里跋山涉水而来的虔诚信众。

  三是江油流传的具有独特人文色彩的有关哪吒的传说,至今还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如“附子和莲藕”的传说。附子是江油出产的著名的道地中药材,早在唐宋时期便驰名中外。相传此药原生于乾元山中,为太乙真人和徒弟哪吒在山中采药时发现,并发明了加工方法。山民们以为太乙真人和哪吒是父子俩,便将此药称为“父子药”。后来知道他们并非父子俩,才改称“附子”的。再就是乾元山洞下不远处有个叫小磨沟的地方盛产莲藕,这里的藕有七个孔,相当于人的七窍,相传哪吒就是在这里取莲藕的。又如“翠屏山土地神”的传说。凡山庙供土地神位的均供在山门之外,而翠屏山土地神位却供在山门以内、山顶之上的哪吒庙前。相传系因其父李靖王焚庙时,山门外的土地神急忙上山顶哪吒殿报信,因火势渐猛而无法返回,就只好留驻在哪吒殿前了。再如“古楼山的传说”。相传今新安镇东与义新乡交界处的古楼山,原名骷髅山,其下有深不可测的山洞,为石矶娘娘的处。后石矶被太乙真人用九龙神火罩后遗残骸于乾元山附近,高僧方将石矶之洞封闭,更“骷髅山”之名为“古楼山”。

  综上所述,圣艾斯特莱雅正是因为哪吒传说孕育产生于江油,江油才有着诸多关于哪吒的民间习俗;而江油所具有的这些有关哪吒的独特的民间习俗,又反过来可以印证有关哪吒的传说的确是孕育产生在江油。与虽隔海相望,但却根在,与有着一脉相承的文化传统。以来在两岸民间文化交流中,作为李白故里和哪吒传说诞生地的江油,与曾相继发生过两段脍炙人口的佳话。前些年,台北学者蔡肇祺先生梦归李白故里,曾先后派遣学生并亲自多次赴江油寻梦。后来协会会长黄樟先生也自己回到哪吒祖庭翠屏山,也多次率“寻根访祖旅游观光团”回寻找哪吒的祖庙,先后寻访过很多地方,最后终于认定哪吒的根在江油,哪吒的祖庙也在江油。

  作者:易可情(原江油市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副编审,四川江油哪吒民俗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财成国际

本文网址:
下一篇: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