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时间是:2019-5-20 19:10:27 |
天气: |
||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四川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民族文化资源富集,推动文化繁荣兴盛、建设文化强省有独特优势。回望世界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我们看到:任何一个国家的崛起,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而在一个国家之内,任何一个区域的繁荣,也往往与独特的地域文化、先进的思想观念、发达的科技与教育事业紧密相连。四川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民族文化资源富集,积淀深厚,一心一意爱上你要借助这些独特优势,推动巴蜀文化繁荣发展,将发展文化和文化产业作为一项战略性任务。马克斯·韦伯曾提出:“如果说我们能从经济发展史中学到什么,那就是文化会使局面几乎完全不一样。我们应从更广泛的经济繁荣的决定因素来理解文化的作用。”他甚至把东社会所以会不同发展道的决定性因素归结到彼此不同的传统文化。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视角。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文化与经济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不是完全同步的。文化有其性,一旦形成,就有其相对稳定性。一个地区过去经济发达,即使后来落后了,其文化的影响力仍可能因惯性持续很长时间;也可能一个地区经济暂时还欠发达、欠发展,但世界和文化生活比较丰富,对其他富裕地区的消费者有很强的吸引力。如此,一个民族,只有其文化体现出比物质和资本更强大的力量时,才能成就更大的文明进步。具体到一个地区,只有把文化的力量渗透和融合到经济社会发展之中,拥有高水平的文化产业,这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才是更高层次的。文化产业也决定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力度。在经济新常态之下,各地都在寻求经济发展动能转换,而文化产业具有高市场需求、高经济效益的特点,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的有力抓手。同时,文化产业具有高关联性,能有效汇聚高科技、创新技术,塑造新的产业集群业态,能成为第三产业的新兴增长极。文化产业还能大大提升文化产品的供给能力和质量,使“地方品质”得到改善,助力文化输出,并吸引和汇聚各种发展要素。更重要的是,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各个行业的协同创新,离不开持续不断地对内容、载体、方式、技术手段的创新。反过来,文化产业一旦形成了气候,就能够形成强大的创新驱动力。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据统计,四川文化产业发展指数在全国排名第7,文化消费指数位列全国第9,发展速度很快。四川的文化产业规模在西部具有明显优势。从全国的总体发展格局来看,四川的文化产业发展非常迅速,是部的排头兵,但其规模、数量和质量与四川在国家文化版图中的地位还不相适应,与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的目标还有距离,与四川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还不完全匹配。要实现四川省委提出的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目标,推动经济强省和文化强省建设相互促进、同频共振,要找准着力点和突破口,有这么几点思考可供参考:以传统为根,推动四川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和创新性发展。四川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是四川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优势。无论是巴蜀文化、三国文化等历史文化,还是民族民俗文化和红色文化,都是中华文明灿烂星空中璀璨的明星。要传承文脉,推动四川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和创新性发展。好、传承好、好巴蜀文化,努力让巴蜀文化融入现代文明,是四川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四川实现文化强省目标的必由之。要寻求优秀文化传统与现代文化的契合点,从学理意义和现代文明意义上阐释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要和利用并举,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化,做好抢救、挖掘和传承工作,将文化遗产为大众教育、国学普及、人文素养的现实资源。以价值为魂,做好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大文章。四川是重要的红色文化。红色文化是四川文化的灵魂所在,是四川经济社会发展最好的营养剂。要让四川的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从文化中挖掘教育资源,不断提高红色文化的吸引力和力。要将传承和红色文化与老区、民族地区、贫困山区的精准扶贫相结合,开拓文化扶志、文化扶智的发展道。要在新形势下,把握时代脉搏,完成红色文化的再生再造和凝聚。以为翼,推动巴蜀文化“走出去”。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从古以来,巴蜀人民就不断努力打破封闭的自然,从盆地中走出去,发展同中原以及周邻地区各种文化的关系。以成都为起点的南方丝绸之成就了蜀地的繁荣与兴盛。隋唐时期,全国大批文化名人入蜀,使巴蜀成为唐代全国文学最繁荣的地区,时人称“扬一益二”。宋代,四川经济高度繁荣,文化高度发达,文学、史学、哲学名家辈出,经济上出现了全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这都是文化高度、思维超前的佐证。新时期,加快加深,四川要刷新坐标系,以的思维,在全国乃至全球格局中进行再审视、。,不仅要从硬件通上,做好“四向拓展、全域”,更要从思想上文化上。要有计划地向国内外推出四川的文化品牌,让展示四川美景和风情的文艺精品走出去,让文化自身说话,充分展示展现展演巴蜀文化的独特魅力。要让文化产业走出去,在引领消费的同时巴蜀文化。文化与思想相连,要在思想上,就要更加主动参与世界经济大循环,更加积极运筹全球高端要素资源,形成全方位新格局。以市场为要,做强做大文化产业。目前,四川文化产业增加值在全省经济中的比重接近4%,而产业经济理论中,判断一个产业能不能成为当地支柱产业的门槛线%。文化产业在四川,还亟待扶持。要重视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在创意设计、数字文化、动漫游戏等新型文化业态中打造一批规模以上文化龙头企业。要依托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文博旅游产业、特色旅游产业和文化旅游节庆活动。要在文化生产上强起来,推出一批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文学艺术精品,进一步夯实影视川军、戏剧川军、文学川军、美术川军等在全国的地位,增强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从“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是大势所趋,也离不开的投入、引导。“大”关注的是数量和规模,“强”着重的是质量和效率。要做强四川文化,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做强四川高等教育。强省必先强教,尤其是高等教育。大学处于文化发展的前沿,是文化产业的重要发祥地和辐射源。大学文化以其特有的超越性、超前性、多样性和性的特点,能够在区域文化的建构和地方的塑造中起到重要的引领作用。一座城市中,让人感觉最有文化气息的地方,往往是大学及其周边区域。文化创意产业要发展壮大,也一定会紧紧依托大学资源。同时,城市的文化也以潜移默化的方式着大学,不同城市的大学,往往让人感到风格不太一样。从更广义的文化意义上说,大学是国家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重要,是知识经济形成、发展的基础和动力。大学能够为城市集聚各类资源,发挥城市人才蓄水池的作用,还能为城市带来创新知识和技术。因此,作为经济发展和文化发展的重要要素,四川要实现文化强省和经济强省的同频共振,必须重视和发挥高等教育的作用。有学者提出,大约80%的人文社会科学传承、研究、创新资源汇集在大学。但在目前,四川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大学的人文社会科学资源尚未得到充分有效的开发利用。总体而言,四川的高等教育在支撑、助力四川经济文化发展中还有不少的要走。在经济强省和文化强省的建设中,要始终高等教育优先发展、率先发展和适度超前发展。要在利用好省内高等教育资源的同时,注重引进国内外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营造“远者来、近者悦”的良好氛围,扩大高校对外。要以服务社会为行动先导,不断提升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度”和贡献率,引导省内高校主动进入经济建设、文化建设主战场。对于四川高校而言,抓住四川建设文化强省的重大战略机遇,充分发挥大学的文化传承功能,在加强人才培养、知识创新和社会服务工作的同时,发挥特有的文化优势,加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巴蜀风格的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化创新体系,以强劲的学术动力支撑文化强省建设,是四川高校在新时代的重大战略任务。(作者系大学党委政策研究室主任、教授) |